科普丨如何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发布时间:2022-06-23 所属分类:最新资讯
什么是种植体周围炎?

广义的种植体周围炎实际上包括两种疾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其中大多数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人在种植牙后,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出现红肿、探诊出血等,这种就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属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不累及骨组织。

而种植体周围炎则是已经累及骨组织,出现组织肿胀溢脓,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甚至会导致种植体脱落或需要拔除种植体。


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原因有哪些?

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原因,国内外有大量的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基本上都与下述的因素有关:


牙菌斑 

目前公认菌斑聚集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因素。

种植体周围病变与菌斑指数呈正相关,相对于健康的种植体周围组织和传统的牙周炎,定植于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微生物种类更加复杂。

种植体由于基台和种植体的连接处有一微小的间隙,容易导致微生物集聚,因而更易形成种植体周围炎。

而且大多数患者对剩余牙齿的菌斑控制相对较好,而对种植体位点的菌斑控制较差。


牙周病史

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风险更大。

研究发现,有慢性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相对于健康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分别为28.6%和5.8%。即使是经过完善牙周治疗的牙周炎患者,仍然比较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对曾接受过牙周炎治疗的缺牙部位进行种植治疗后,10年后失败率约为9.5%;而因其他非牙周炎原因造成的牙缺失患者,接受种植治疗后,其失败率只有3.5%。


吸烟

吸烟已被证实是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更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和种植体丧失。吸烟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9.2%)较非吸烟者(5.3%)高。相对于非吸烟者,吸烟者往往具有更明显的炎症表现、更深的种植体周袋以及更多的骨丧失。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其中的尼古丁被证实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性,可以影响血供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吸烟时释放的化学物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一些能够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的酶。

此外,吸烟可以改变种植体周围的微生态环境,减少种植体周围健康菌群,增加病原体在种植体周围聚集。因此,临床上对于准备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应当劝其戒烟。


糖尿病

已有数据显示,糖尿病和种植体周围炎具有高度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种植体周围感染和种植体丧失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26 mg/dl)更容易形成种植体周围炎。因此,控制糖尿病对防治种植体周围炎有着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进行种植治疗时,应当告知患者可能的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


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上述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外,种植体的设计、种植体的表面形貌特征、种植体植入的位置、种植体周围角化上皮的缺乏、酗酒、患者的基因特征、干燥综合征、骨质疏松等也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相关。

jhk-1655716613161_副本.jpg

种植体周围炎重在预防!

种植体周围炎是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因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做到以下几点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因素:

1、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吸烟过度者,应嘱其戒烟,否则应慎重考虑是否种植。

2、纠正患者的偏侧咀嚼习惯。

3、对有夜磨牙症的患者,应作为种植的相对禁忌症,必要时应让患者睡觉时佩戴合垫,谨防种植体过载。

4、要求患者持续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对牙周炎患者应在于牙周医生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严格选择种植的时机和适应症。

5、除非有较强的临床适应症,后牙的种植修复应尽量避免即刻负重,特别避免过早负重。

6、定期洁治可以预防菌斑聚集,一般间隔3-4个月复查随访一次,使用碳纤维头洁牙,预防种植体表面损伤。

7、发现种植体局部粘膜充血,牙龈肿胀时,应及时采取渐进式阻截支持疗法,阻断种植体周围炎的发展。

8、从种植体耗材源头着手,选择专注避免或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iEZ种植体。

iEZ-便签本-O_副本2.jpg

iEZ种植体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周种植专家团队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发设计而成,专注避免和减少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要怎样治疗?

专家介绍,种植体周围炎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重于治疗。基本原则:持之以恒地彻底去除菌斑,控制感染,消除种植体周袋,制止骨丧失,诱导骨再生。

1、初期治疗

①去除病因:有菌斑、牙石沉积的种植体,周同黏膜探诊出血阳性,无溢脓,探诊深度≤4mm,应进行机械除菌斑治疗。必须用塑料器械或与种植体同样硬度的钛刮治器。

②氯已定的应用:在探诊出血阳性,探诊深度4~5mm,有或无溢脓的种植体部位,除机械治疗外,还应使用氯已定治疗。

③抗生素治疗:在探诊出血阳性,探诊深度≥6mm,有或无溢脓,并有X线片显示骨吸收的种植体部位。

jhk-1655273959447.jpg

2、手术治疗

初期治疗成功地控制住炎症后,有些病例可进一步作手术治疗。切除性手术使袋变浅,修整骨外形,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之光洁;再生性手术,使种植体周围的骨有再生。


种植体周围炎重在预防!完成种植后要注意口腔清洁,以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本文为医疗科普,不代表或构成医疗建议!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爱因斯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13334号

技术支持:诺企科技